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北大休学走入无人区,峥嵘初露又返耶鲁——高煜芳为何选择这少有人走的路|绿韵春秋

北大休学走入无人区,峥嵘初露又返耶鲁——高煜芳为何选择这少有人走的路|绿韵春秋

  • 2018-11-16 21:52:48

  • 今年29岁的高煜芳,即将赴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多年来,他一直致力自然保护研究工作。他曾休学踏上保护之路,在藏区年宝玉则参与本土NGO自然保护,研究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担任珠峰雪豹保护中心执行主任等。是什么让他选择并坚持这少有人走的历程?


    高煜芳和乔治·夏勒博士在2009年的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上


    在北大初次结缘自然保护事业


    高煜芳在北京大学读大二的时候,吕植老师的保护生物学课为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吕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大熊猫保护相关研究,是国内知名的自然保护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经常在西南山地开展自然保护工作。在课上,吕植常常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起了高煜芳的好奇心:“原来生科院还有教授做这么好玩的事情,可以去中国最美的地方做有趣的研究!”

    后来,高煜芳在图书馆读到世界著名野生生物保护学家乔治·夏勒博士的《最后的熊猫》,这让高煜芳更加想要尝试自然保护工作。而且,书中提及的潘文石教授正是吕植老师的老师。

    这些自然保护领域的前辈竟然是天天在学校能碰得到的人,这让高煜芳感到很受触动。虽然并没有确定要把自然保护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但基于对野外生活的向往和对前辈的崇敬之情,高煜芳开始关注中国的自然保护和相关的机构动态。


    休学去野外


    大二的一天,高煜芳看到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发出消息,动植物保护先锋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颁发奖学金,支持年轻人团队和个人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工作。如果能获得个人实习奖学金,就有机会带着自己的项目去其中一家机构参与为期一年的全职实习。

    于是,高煜芳和当时在WCS任职的解焱老师取得了联系。经过简单的面试,解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愿意推荐给WCS全球总部。但高煜芳的父母、老师等都认为休学一年去参加这个项目的想法风险太大,认为还是应该先完成学业再去做这样的事情。

    然而高煜芳无比坚定。他觉得与其迷茫,还不如在20岁的时候尝试一些不同的事情,判定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

    和解老师进一步面试沟通的时候,解老师也很犹豫是不是应该在他毕业后再给他这个机会。可碰巧的是,高煜芳面试那天,乔治·夏勒刚好在WCS的办公室,于是高煜芳非常兴奋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夏勒,没想到他非常支持。夏勒说,在美国做这样事情的学生很多,有野外研究的经历会对个人成长很有帮助。这也打消了解老师的顾虑。

    高煜芳的计划是在一年时间内跑完WCS的4个项目点:东北的老虎保护、西藏羌塘的高原生态系统研究保护、长江中下游的扬子鳄栖息地保护、广东的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项目。每个项目点用3个月时间,带着自己的研究项目和各个办公室一起协调工作。对于一个大二的学生来讲,这一计划非常具有挑战性。

    大二结束后,高煜芳就开始了在WCS一整年的实习。这一年,高煜芳成长得非常快。

    这一年里,高煜芳看到我国自然保护在不同区域、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下是怎么操作的:东北的老虎保护项目点处在中俄朝三国交界,羌塘藏北无人区主要处理的是人和棕熊的人兽冲突问题,长江中下游的扬子鳄是东部发达地区受到人类活动影响非常大的、栖息地已经被严重破坏的物种,广东的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工作面临着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饮食习惯的冲撞。


    保护,逐渐成为他的追求


    2009年7月,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有17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参加这一自然保护领域的盛会。高煜芳获得机会帮助筹备相关培训,和30多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自然保护学者沟通、设置培训内容等,并在这场全球顶级的大会上分享了自己这一整年的经历,获得了不错反响。后来,他还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保护生物学大会上分享研究成果,认识了遍布全球各地的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可没想到的是,因为前一年运转强度太大,高煜芳病倒了,被查出肺结核,原本打算去美国读书的计划也只能搁置。

    得知自己生病的时候,高煜芳整个人都懵了,非常沮丧,不得不停下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开始长时间的静养和治疗。不过,这也给了他反思的时间。当他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时,高煜芳发觉过去的自己太在乎别人的认可和外界的荣誉,而现在,他愿意更加在意自己内心的成长,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场调整了生活节奏的病,让高煜芳错过了大四的留学申请季,也开启了他的第二次“间隔年”。

    这一次,高煜芳参加了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第一期“三江源青年研修生”项目,来到了青海和四川交界处的年宝玉则。在海拔4000米的高处,高煜芳和当地的年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这一“草根”组织共同工作、生活了300多个日日夜夜。

    在年宝玉则,高煜芳从观察者变成参与者,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青年科学家变成年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长扎西桑俄的秘书。渐渐地,他获得了当地人真正的接纳。这一年,一线NGO的工作经历让他看到了本土NGO怎么运营项目、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对于他自己而言,则多了一帮把自己当成亲人的朋友,一个自己随时可以回去的第二故乡。


    高煜芳和WCS的同事在藏北羌塘保护区做“人与棕熊冲突”的调研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面孔


    2012年9月,高煜芳开始了他在耶鲁大学的研究生学习,并开始关注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特别是象牙贸易。

    在耶鲁大学的系统学习让高煜芳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自然保护问题的复杂性。自然保护往往涉及不同人群、不同关注点、不同价值观,常常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不足以应对棘手问题的,需要的是跨界的知识整合。高煜芳的导师Susan Clark正是这个领域最前沿的探索者之一。在导师的指导下,高煜芳开展了一项综合多学科的对于象牙贸易的研究。

    在第一个秋季学期,他做了一项关于国际象牙贸易的话语分析。这个研究主要希望了解中外如何谈论和看待国际象牙贸易。他还收集关于非洲象盗猎和中国象牙市场的许多定量数据,建立统计学模型,研究这两者的相关性。在第二个学期,他分析国际象牙贸易的社会互动过程,或者说社会背景,了解这个问题都有哪些参与者,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观点和诉求,又是如何调动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来试图达到他们期望的结果。

    在这一年准备的基础上,他开始沿着整个象牙贸易的链条,在非洲和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做田野调查。在肯尼亚的桑布鲁保护区,他听到大象盗猎者的枪声,跟着当地巡护员去追踪盗猎者、寻找被猎杀的大象;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市,他装成象牙买家,和黑市里的非法象牙贩子谈生意,从他们那里套取信息;在博茨瓦纳的卡萨内保护区,他和当地政府官员们交流,了解他们如何卓有成效地遏制盗猎;在美国,他参与学术交流讨论,还被邀请去见证美国的象牙销毁行动,和许多国际组织的高层分享他的研究成果……

    2013年10月,在纽约举办的学生保护生物学大会上,高煜芳作《象牙贸易的社会互动:比较中国和西方的观点》研究报告,获得了大会的最佳报告奖。接着在澳大利亚的学生保护生物学大会上,他同样获得了报告第一名的成绩。


    雪豹


    珠峰脚下 和雪豹相伴的日子


    出于想要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具象化、经验化的原因,高煜芳选择回国。他期待基层操作实践能够让自己更加充实。恰逢万科公益基金会和珠峰保护区管理局成立珠峰雪豹保护中心,面向社会招募研究员,珠峰、雪豹、藏区一下吸引了高煜芳的注意。面试之后,高煜芳成功地说服面试官把自己变成了保护中心的执行主任。

    两年的时间里,高煜芳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雪豹保护中心的工作上。高煜芳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收集基础信息,研究雪豹的分布、数量、面临的威胁等。高煜芳把重点放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带领团队做野外调查。

    在有限的空间里,雪豹保护中心的工作从无到有逐渐开展起来,最近已有两篇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保护领域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得到了国际雪豹专家的认可。

    一路走来,高煜芳更加清楚自己在自然保护领域能做成什么样子、达到什么状态,也更加明白自己可以为中国、为世界做些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在不断找寻自己在这个领域更加适合的角色。高煜芳希望,未来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和视野,在自然保护领域帮助中国走向世界,也帮助世界迎接中国,让中国和世界共同推动全球自然保护向前进。